· 首 页 > 新闻中心 > LED人才匮乏或成产业链发展之痛

LED人才匮乏或成产业链发展之痛

发布时间:2014.09.03 点击次数:1707

 LED人才匮乏或成产业链发展之痛

LED固态照明以其独特的性能开创了照明行业的又一个新时代,也推动着这个行业历经翻天覆地的变革。然而,无论是对于企业立足于风驰电掣的LED时代,还是助推LED时代照明行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始终发挥着基石作用。 

LED人才匮乏或成产业链发展之痛

时代召唤多层次的LED人才 
   
首先,LED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照明的绿色光源,其性能与技术要素毫无疑问成为不容小觑的一个重心。LED即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是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发光体的光源,LED光源在结构和发光原理上,都与传统光源有着本质的不同。LED照明的整个产业链,综合涵盖了光、色、电、热几个方面,涉及结构、电子、光学、散热、仿真、模拟分析、实验、测试等环节,这些环节无一例外离不开LED专业性技术人才来设计、应用与创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赵建平表示,创新是半导体照明发展之本,智能控制是半导体照明灵魂。足见,LED时代照明行业的突飞猛进势不可挡,而专业性技术人才则成为推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其次,随着LED照明的迅猛推广与快速普及,企业、行业对LED综合性人才的广泛需求成为常规。SchlejenS Lighting consultancy BV主席Jaap Schlejen作《Trends in LED lighting(LED 发展趋势)》主题发言表示,中国在LED制造、出口上都占到50%以上的份额,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是技术、创新的大国,近年来,中国企业已逐渐着力于市场推广与品牌推广。也就是,LED照明在中国的全面开花,势必将对LED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提上日程。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燕生阐述,LED的发展目前处于光源替代阶段,以球泡、灯管、MR16、PAR灯等为主;下一阶段灯具将会成为主流产品,包括筒灯、平板灯、吸顶灯以及各类适用于不同场合的室内外灯具;未来将进入照明解决方案阶段,智能照明(Smart Lighting)是未来发展趋势。由此推测,行业对LED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将会随着LED照明应用的不断广泛和深入日渐增加。 
 
人才匮乏———产业链发展的掣肘之痛 
   
透视LED照明的整个产业链,LED产业环节不多,但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技术工艺多样化,上下游之间的差异巨大,上游环节进入壁垒大大高于下游环节(上游外延片制备的投资规模比一些下游应用环节高出上千倍),呈现金字塔形的产业结构。上游产品和业务模式单一,但进入壁垒高、不确定性大,技术和资本是其核心要素,在上游环节,中国没有掌握太多的核心专利和技术;中游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主要依赖于资本实力和管理的精细化;下游的应用是多样化的,依赖于企业在应用创新、经营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质量、成本、创新、品牌和渠道比较重要。从整个行业的角度上来说,由于LED产业链的中下游投资风险较小、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国内现在的LED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 
 
纵观我国LED照明产业链技术人才的现状,LED上游产业,芯片、材料、外延片等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技术型人才匮乏,一些大陆企业甚至到台湾等地区高薪招揽人才。 
 
LED中游产业链包括封装、设备和其它原材料厂商。近几年中国LED中游产业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企业不断增多,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上市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传统照明企业,这类企业原本不是以LED光电产品上市的。此类企业在LED应用产品领域往往筹建了LED封装、照明事业部,往往通过猎头聘请事业部总经理/总监、技术类、营销类人才,一般预算投入不是很多,采取保守发展的理念在运营,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LED产品还只是一种补充型产品。 
 
另一类是以专注LED光电产品而上市的企业,据有关数据,借助LED项目成功上市的LED企业目前不到30家(另百余家LED企业正在冲刺上市阶段)。这类企业的中高层核心骨干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动现象,原因或许是企业上市后的“更新换代”,或许需要再补充新的力量来实现公司下个发展阶段的目标,与此同时,该类上市公司的人才更容易遭到初创型和发展期企业的挖角,所以人才流动的主动和被动原因很明显。此类企业有高端人才方面的需求,但进行得比较稳健。 
 
LED下游应用端目前尚处于光源替代阶段,其中,以球泡、灯管、MR16、PAR灯等为主的LED通用照明产品价格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快速下降。如上文陈燕生所述,下一阶段灯具将会成为主流产品,未来将进入照明解决方案阶段。总体来说,LED照明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结构有所不同,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其对人才需求总量的增加,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升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急功近利———LED人才发展的桎梏 
 
当前,LED创新型人才最为紧俏。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因此具有创意外观或特殊功能的LED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样,具有创新思想的设计师或工程师将是企业最渴求的人才。除了传统的研发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设计人员,很多LED企业还需要外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光源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来设计产品,提供LED项目的解决方案。此外,企业还需要合格的LED封装工程师、生产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事等等。 
 
然而,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发展状况的实际刚好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矛盾。LED现阶段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即国内LED企业迅速扩张,生产产能急剧膨胀,而由于以照明为主的LED终端应用市场成熟期及终端消费者对LED照明品牌的接受度还需一段较长的时间,加上缺乏标准的同质化无序竞争泛滥成灾,所以目前多数企业在LED产品线上盈利尚有困难,特别是着眼于品牌推广的LED企业,其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LED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行业、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这样的局面严重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近些年,我们不难发现LED行业人才跳槽频繁、难以沉淀。 
 
究其原因,一方面除了人才本身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和认可的主观因素以外;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本身的问题应属主要原因。譬如说,现在受LED产品市场还不成熟的影响,销售渗透率和份额还很低,大众消费群体的观念还没有普及,因而还处在一个引导式消费的阶段,而与此相反的是,一踊而上的LED企业太多,导致国内LED产品生产产能远远大于当前的市场购买量,所以同行业竞争显得尤其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销售型人才肩负的压力和竞争态势是残酷的,往往都很难完成公司交给的销售任务。于是,企业经营者就想到换人,前不久出现的亿光“换将”事件从某个程度上也折射出行业企业的激进、急躁状态,而类似现象也直接催生了营销型人才流动频繁的现象。 
 
欣喜的是,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催生剂,而人才的成长同样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历练。目前已经有一些培训机构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虽然影响力还比较小;部分高等院校也陆续开展了LED照明方面的课程;特别是国家相关部门对LED标准的高度重视,及对LED产业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LED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